贤庠镇舒家村 贤庠镇舒家村隶属宁波市象山县,位于象山县城东门22公里的公路旁。南宋嘉定三年(1211年),奉化舒师锡十一世孙舒棫考中进士①,任象山县教谕,后定居于溪沿屏峰山下,是为舒家村始迁祖。延至今日统计,包括已知迁居外地的,共有260余户、700多人,其中居住舒家村64户。另,明万历年间,师锡公二十三世孙煌月儿,迁居至县南33公里处新桥镇高塘村,现有80户。清顺治年间,师锡公二十四世孙舒起坤,迁居到县城东门17公里公路旁贤庠村,现已发展到约50户,其修谱与舒家村合并。近十年来,迁至象山县城、邻村蒲门村、大林村,还有上海、安徽、深圳、宁海、杭州、舟山等地,共有70多户。 象山舒家从舒棫发展至今,已有二十三代。奉化舒师锡下十三代没有系统字派,象山舒家从第四代开始,立字派为:“鋆源森荧奎 銮泉霖煌培 钊滋耀熙声……”。民国37年(1948年)修谱,续字派“鸿绍伍行云 祥开万纪传 ……”,此派字与奉化相同。象山舒家最低已延至“祥”字派。 舒家村前山有小灵峰寺。寺创建于元代至正元年(1341年),初名马鞍山龙王经堂,是山下乡民祈雨之所。康熙四年(1665年)重建,易名为会龙庵。后因此寺建在小灵峰,故得名小灵峰寺。寺中有舒棫题词,还有宋乾道翰林学士徽州教授文靖公舒璘的题诗。 康熙三年(1664年),舒师锡二十三代孙、舒棫十二代孙舒培佩,名之英,是年29岁。他集溪沿、下庄村黄氏六股共分七柱,在象屿山下围海造田170多亩。康熙三十六年(1697年),培佩弟培望,继兄业,又集原七柱,督筑羊庙下海渡围田400余亩,解决了溪沿百姓的吃饭大问题。在舒之英、舒培望两兄弟的影响下,到康熙五十六年年(1717年),溪沿钱塘2000亩海涂全部围成良田。良田周围发展有6个自然村,成为象山历史一段佳话。(舒绍煊供稿) |
关于我们|版权声明|小黑屋|腾龙娱乐在线客服-15687958882
GMT+8, 2021-2-25 13:26 , Processed in 0.063477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技术支持 合肥新秦软件开发有限公司